乳腺癌在中医理论中属于“乳岩”“乳石痈”等范畴,中医对其认识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,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、饮食失节、冲任失调、外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、脏腑功能失调,进而形成痰、瘀、毒等病理产物,积聚于乳房而成。以下是中医对乳腺癌不同证型的认识与治疗原则:
一、肝郁气滞型
认识:情志抑郁,肝失疏泄,气机郁滞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阻塞,痰瘀互结于乳房。
表现:乳房胀痛,两胁作胀,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增大或缩小,胸闷嗳气,善太息,月经不调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。
二、冲任失调型
认识:冲任二脉与乳房密切相关,冲任失调,气血运行紊乱,导致乳房失养,痰瘀凝结。
表现:乳房肿块,月经不调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头晕耳鸣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
三、毒热蕴结型
认识:外感邪毒或内生毒热,蕴结于乳房,导致气血瘀滞,热毒炽盛。
表现:乳房肿块迅速增大,疼痛剧烈,局部皮肤红肿热痛,或伴有发热、口渴、便秘、尿黄等症状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四、气血两虚型
认识:久病体虚,或因手术、放化疗等治疗损伤正气,导致气血不足,脏腑功能失调。
表现:乳房肿块,面色苍白,神疲乏力,头晕心悸,失眠多梦,食欲不振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五、痰瘀互结型
认识: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,阻滞经络,导致乳房肿块形成。
表现:乳房肿块质硬,固定不移,疼痛不适,或伴有胸闷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苔白腻,脉弦滑。
六、气阴两虚型
认识:多见于晚期患者或放化疗后,正气亏虚,气阴两伤。
表现:乳房肿块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自汗盗汗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(快速预约,便捷就医)
医院地址: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东望府3幢底商14号
浙ICP备2020036573号-9 浙医广[2024〕第330102-0232号